大出清已经逐步开始。不是开始的结束,而是结束的开始。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有史以来最大的城市化进程基础上的,这个进程正步入尾声,而新的增长点又远水救不了近火,但政策面又竭力试图维持原有的增长速度和增长模式,社会对那种高速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高增长率又形成了严重依赖,从政策面到产业链,从投机客到从业者,所有高速增长期的供给侧都在变成过剩产能,都在试图把维持不下去的现状维持下去,为此不惜大量销毁社会财富,于是越用力,情况越糟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政策的意图用一句话解释就是——怎样才能让过剩产能看上去不像过剩产能,以及怎样才能让市场产生过剩产能很稀缺并争先恐后接盘的错觉。
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是过去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诸多矛盾开始进入集中爆发期,并且以往拖延矛盾爆发和掩盖矛盾后果的传统办法正在逐渐失灵。
它不是一个周期问题,就算是,也不是那种几个月几年的短周期,因此,不要寄希望于传统的政策工具能发挥作用。
不是说这些矛盾以前没有,而是说以前由于矛盾积累的程度尚且较低,或者社会体量还能够提供足够的冗余以消化这些矛盾,再或者是工具箱里还有足够的手段可以应对/掩盖这些问题,所以似乎天下太平,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渡不了的劫。
所谓的“基本面向好”就是这个意思。
举个用烂了的例子,就像土地财政积累起来的高杠杆和地方债问题,现在到处都在聊这事,不聊两句就好像不入时一样,可地方债问题以前没有吗?一样有。事至今日绝非一日之寒。那为什么现在才爆发?因为以前还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和存量资金可以吃下这些过剩产能,就算一时出现了周转不开的情况,只要银行和政策面一放水,帮助开发商,地方融资平台以及参与到这个大循环中的七大姑八大姨们渡过这个难关,最终市场还是会乖乖接盘的。整个市场和政策对这种接盘是有充分预期的,一切高杠杆,高周转走钢丝的举动,都是建立在这种预期的基础上,在这种模式下,政策的作用与其说是宏观调控,不如说是一个国营的过桥资金信贷机构。
所谓的“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就是这个意思。
实际上,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社会爆发的种种问题,并不是政策最终解决了它们,而是社会体量以及凭借这种体量带来的高速发展,消化和拖延了它们,政策从来不是治病救人的良药,而是把问题注入社会的管道,最终解决掉问题的,是辛劳的社会大众。
所谓的“软着陆”就是这个意思。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东西都在逐步消失,有些是透支了,有些是失灵了,有些是时移世易了,而更多的,则是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大,救不过来了,十个指头按不住十一个跳蚤了。
基本面不再向好了,信心消失了,社会的承载能力无力支付下一次软着陆所需要的综合成本了。
很难说是问题拖延的太久导致了办法的失效,还是办法用的太多导致了问题的积累,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但不论原因为何,基本事实是,几十年经济活动中积累的大量结构性问题正以地震之势席卷而来,那些曾经能够遏止或者拖延其爆发的手段在逐步失效,问题的爆发已经不可避免。
这个爆发可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比如日本,他们失去了整整三十年,不是一刀给个痛快,而是看不到尽头的折磨,是一场持续一代人以上的酷刑。
但整件事情中最令人无话可说的部分,是迄今为止,有关方面在面临如此局面时,一直寄希望于用那些传统手法来摆平问题,他们不断的做重复动作,以期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如果事情并没有变好,就认为是力度不够大。
连换个思路的想法和动作都没有,这才是最令人窒息的部分。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供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