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内容页

B级车标杆 公务用车优选 为何帕萨特打动了330万用户?|环球资讯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日期: 2023-06-28 22:43:50

一台黑色帕萨特,是不少中国人共同的时代记忆。

20余年、330万辆订单,作为中国车市的一代经典车型,帕萨特在中国市场赢得了销量和口碑的“双丰收”,也成为高端公务车市场的“常青树”。

为何帕萨特能够历久弥新?这是不少人曾经有过的疑问。


【资料图】

稳重大气的外观设计、舒适宽敞的乘坐空间、安全可靠的产品质量、毫无短板的产品力、丰富的服务经验与口碑……这些品质特点让帕萨特成为技术和品质的行业标杆,并得到了公务车采购人和用车单位的喜爱。

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帕萨特自身的精湛德系品质和精雕细琢的产品力,也在于其丰富的服务经验和本土化运营。当然,探究其根本,帕萨特的成功更离不开上汽大众不断创新求变的精神内核。

产品与服务撑起公务车“龙头”地位

作为国内汽车市场家喻户晓的国民车,产品力和品牌力是帕萨特在B级车中获得“龙头”地位的重要原因。

大气经典一直是帕萨特在设计中的重要特点,而舒适宽敞乘坐感也让帕萨特在同级车中一直保持着空间优势。细节是设计的灵魂,后排航空睡眠头枕、侧翼可调节、迎宾光影地毯灯这些“点睛之笔”的产品点都让帕萨特的品质感更加真实。

作为出行的重要工具,车辆的品质在越是看不见的地方越需要匠心。自2000年引入中国市场之初,帕萨特就传承着德国制造对品质苛刻追求。比如,在激光焊接、空腔注蜡等技术应用之上,帕萨特一直都坚持着高的标准和要求。

对产品品质的严苛追求也体现在了帕萨特插电混动车型之上。除了2.0T涡轮增压发动机、2.23LWLTC综合工况油耗、综合续航达到860公里以上这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点之外,在电动车最重要的动力电池方面,帕萨特插电混动在电池安全方面执行了严苛的德系高等级安全标准。其电池系统通过了针刺、火烧、碰撞、浸入式温度冲击、严苛的盐雾测试等169项极限安全测试,充分验证了电池的可靠性。

卓越的产品力让帕萨特在高端公务用车一直备受认可,在诸多重大活动中频频出现的身影更是诠释着高端公务用车的价值新典范。

早在2017年,全新帕萨特作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指定用车,为上千名嘉宾提供了高质量的出行保障;2022年,3000辆上汽大众帕萨特又作为二十大指定用车,以零故障率的优异表现得到了一致认可。

不过,产品力只是帕萨特20余年在高端公务车市场屹立不倒的重要一环,解决消费者用车后顾之忧的各项服务则让帕萨特为用户带来了一以贯之的稳定感和安全感。

一般而言,不少合资品牌的4s店平均为500~700家。依托于上汽大众,大众品牌在全国布局了1000余家4s店,这为帕萨特用户提供了便捷的维修保养。在帕萨特插电混动车型上,上汽大众也提供了三电质保、24小时援助服务、免费提供充电墙盒及30米基础安装服务等。丰富的服务成就了帕萨特的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公务车采购人和用车单位的喜爱。

“求新求变”内核驱动 企业持续向前

一直以来,B级车细分市场都是成为各大汽车品牌的必争之地。帕萨特在经典传承中历久弥新,获得330万用户的青睐,这背后更是离不开上汽大众对本土市场的深入洞察和不断创新、拥抱时代的精神内核。

翻开帕萨特的历史,早在2000年,大多数国人对轿车的认知还停留在“老三样”的时候,上汽大众就凭借对中国市场的深入洞察引入了德国大众Passat B5。事实证明,在出色的产品力支持下,Passat B5迅速成长为B级车标杆产品。

之后,上汽大众更依靠多年造车所累积的经验,针对性地为国人量身打造本土化的帕萨特车型。在中国开发,在中国生产,也在中国销售,这一模式背后,是上汽大众在中国市场布局的完整的研发体系的体现,也是上汽大众对中国市场深入了解的证明。

眼下,在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时代,上汽大众与时俱进地推出了帕萨特插电混动车型,也针对中国消费者配备了更多科技感的配置。这些产品研发和全新设计背后,彰显的是上汽大众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逻辑思维,凸显的也是上汽大众工业制造中的人文关怀。

实际上,帕萨特在产品设计上的求新求变只是上汽大众企业精神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上汽大众就在营销层面、组织架构上有了大的动作。用户导向、营销前置……一系列调整背后,上汽大众对于市场的思考模式正在转变。重塑品牌和用户的关系,让品牌能更贴近消费者,及时获得并反馈消费者的需求,上汽大众正在顺应时代做出改变。

过去,正是这样的企业精神和文化下,才造就了一代经典车型帕萨特。而在未来,相信上汽大众的精神内核也会塑造更多的经典车型,给中国市场带来更多值得期待的惊喜。文/黄煜

每日经济新闻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供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